桥圩镇,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,地处
港南区东南部,东接湛江镇和
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,南连
木格镇,西邻
瓦塘乡,北靠
八塘街道和
东津镇,行政区域面积122.74平方千米。截至2019年末,桥圩镇户籍人口为124725人。
历史沿革
明初,建集圩。
晚清,称为郭南里四区。
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,更名为桥圩区。
1949年12月15日,定为桥圩乡。
1950年5月,开始实行县设区,区下辖乡,第十二区政府设于桥圩。
1958年2月10日,改称桥圩区。
1958年9月,改为桥圩公社。
1984年9月,改称桥圩镇。
1995年10月27日,贵港地级市成立,新设港北区、港南区,桥圩属港南区。
1996年6月—2001年7月,港南区人民政府驻桥圩镇。
行政区划
2011年末,桥圩镇辖桥圩街1个居民委员会,桥圩、新庆、何平、兴华、徐村、蒙桐、大地心、南兴、振南、锦桐、下李、青塘、长塘、松马、新地、良塘、杨村、南溪桥、铜鼓岭、东井塘、永梧、姚平、震华、新华、新兴25个村民委员会;下设5个居民小组、627个村民小组。
截至2021年10月,桥圩镇辖2个社区、24个行政村:兴贵社区、桥圩社区、新庆村、何平村、兴华村、徐村村、蒙垌村、大垌心村、长塘村、下李村、青塘村、锦垌村、南兴村、振南村、新垌村、良塘村、杨村村、南溪桥村、铜鼓岭村、东井塘村、永梧村、姚平村、震华村、新华村、新兴村、松马村,镇人民政府驻沿江路19号。
地理环境
位置境域
桥圩镇地处
港南区东南部,东接湛江镇和
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,南连
木格镇,西邻
瓦塘乡,北靠八塘街道和
东津镇,行政区域面积122.74平方千米。
地形地貌
桥圩镇境内为平原低丘地形,海拔均在80米左右,最高点位于铜鼓岭,海拔为146.2米;最低点位于鸭岭,海拔为33.8米。
气候
桥圩镇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,春暖秋凉,夏长而炎热,冬短且寒冷,四季分明,干湿季划分明显。年平均日照时数1703小时,光照分布特点是上半年少,下半年多,春季最少,秋季最多。年平均气温21.7℃,年平均降水量在1250—1650毫米之间。境内平均风速为2.5米/秒。无霜期年平均346天,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.3%,全年蒸发平均值为1629.3毫米。
水文
桥圩镇地表河流猪尖江穿镇而过,穿越镇境6千米;黎村江穿越镇境14千米。小(二)型水库4座。其中武思江水库主干道在境内长7千米,灌溉镇内大部分农田。
自然灾害
桥圩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、低温阴雨、霜冻、台风、大风等。旱涝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发生。
自然资源
2011年,桥圩镇有耕地面积60330亩,其中水田面积46380亩,旱地面积13950亩。
人口
2011年末,桥圩镇总人口107843人(公安部门统计数据),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70人,城镇化率7.76%。有流动人口4800人。总人口中,男性57845人,占53.64%;女性49998人,占46.36%;14岁以下20696人,占19.19%;15岁—64岁77505人,占71.87%;65岁以上9642人;占8.94%。总人口中,以汉族为主,达106044人,占98.33%;有壮、瑶、布依、毛南、水、苗、仫佬等18个少数民族,共1799人,占1.67%。超过50人的少数民族有壮、瑶、布依3个民族,其中壮族1486人,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2.6%;瑶族101人,占5.61%;布依族93人,占5.17%。2011年,人口出生率12.6‰,人口死亡率4.29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8.39‰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91.26人。
2017年末,桥圩镇常住人口为89686人。
截至2019年末,桥圩镇户籍人口为124725人。
经济
综述
2011年末,桥圩镇完成财政总收入5592.6万元,比上年增长43.1%。其中国税完成4098.6万元,比上年增长31.5%,地税完成1494万元,比上年增长88.8%。2011年,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.71亿元,比上年增长14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,比上年增长20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。
2019年,桥圩镇有工业企业268个,其中规模以上53个,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。
农业
2011年,桥圩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.99亿元。种植业主要以水稻、玉米、蔬菜为主,98%以上的水稻面积为优质谷,100%玉米面积为杂交玉米。2011年,全镇全年共种植优质谷9万亩,产值10080万元;玉米0.6万亩,产值540万元;穿心莲1.2万亩,产值2400万元;泽泻1.2万亩,产值2520万元;蔬菜1.5万亩,产值5450万元;荷兰豆0.15万亩,年产值1250万元;蚕桑0.45万亩,产值3969万元;马蹄0.4万亩,产值2240万元。禽牧业以饲养生猪、兔、白鸽、家禽为主。2011年,生猪出栏7.22万头,年末存栏3.71万头;兔出栏2.1万只,年末存栏1.2万只,白鸽出栏145万羽,年末存栏57.5万羽;家禽出栏78万羽,年末存栏33.5万羽;水产渔业产量3274吨。
工业
桥圩镇以羽绒、塑编、化工、建材、精米加工、麻绳加工、中药材加工、针织八大产业为主。羽绒、塑编、中药材行业为全国最大基地之一。2011年,工业总产值达到35.7亿元。拥有中小型企业236家,从业人员1.18万人,其中工业企业有20多家。有羽绒厂115家,从业人员0.6万多人,年生产加工羽绒4.5万吨以上。2011年,羽绒业产值达25亿元,上缴税收3600万元,占全镇税收的64%。有6家编织厂,年产值达1200万元;有19家精米加工厂,年产值5.7亿元;有5家建材厂,年产值8000万元;以南风化肥厂为代表的化工业年产值10252.6万元;麻绳加工1000多户,年产值2200多万元;有30家药材加工厂,年营业收入达8.8亿元。
商业
2011年末,桥圩镇有羽绒城1个,占地面积16.08万平方米;农贸市场2个。
金融业
2011年,桥圩镇有1家农业银行;1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,5个营业点;1家邮政储蓄银行。2011年末,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0.64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4%;各项贷款余额4.8亿元,比上年增长26.5%。
社会事业
教育事业
2011年末,桥圩镇有幼儿园12所,在园幼儿1468人,专任教师74人;小学26所,在校生7484人,专任教师374人;初中4所,在校生4519人,专任教师289人,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、小升初升学率、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%;普通高中1所,在校生1600人,专任教师160人。2011年,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892万元,预算内教育经费(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)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62%。主要学校有桥圩高级中学。
文体事业
2011年末,桥圩镇有镇文化广播电视站1个;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个;农家书屋22个,藏书5.75万余册。有民间文化队5个。2011年末,有线电视和“村村通”卫星接收用户13666户,入户率为48.8%。
2011年末,桥圩镇有体育文化活动中心1个,村级篮球场49个。
医疗卫生
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(二级甲等医院)坐落在桥圩镇,门诊部16个;病床322张,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张;固定资产总值8000万元。专业卫生人员320人,其中执业医师80人,执业助理医师84人,注册护士151人。2011年,医疗机构(门诊部以上)完成诊疗29.18万人次,住院手术2540台次,出院病人1.63万人次。2011年,建成了25个村级卫生室,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01918人,参合率100%。
社会保障
2011年,桥圩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4户,人数356人,支出80.96万元,月人均189.5元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05户,人数6279人,支出429.82万元,月人均57元;集中供养135人,支出40.5万元;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55人,支出68.25万元;农村医疗救助349人次,支出40.57万元;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096人次。国家抚恤、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2人,抚恤事业费支出75.93万元。敬老院1家,五保村12家,床位128张。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9200人,参保率100%。
邮政电信
2011年末,桥圩镇有邮政支局1处,代办所1处。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.6万件,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1万件,征订报纸2000份、期刊2400册。电信企业1家,服务网点2个;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.5万门,固定电话用户15136户,电话用户普及率68.8%;移动电话用户1.2万户,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。
基础设施
1992年11月,桥圩镇建成镇自来水厂,年供水250万立方米。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55千米。
2011年末,桥圩镇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,主变压器269台,总容量21.52兆伏安,高压输电线路4条,总长度185千米,用电负荷8500千瓦。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.68亿千瓦时,综合电压合格率96.2%,供电可靠率99.2%。
交通运输
2011年,桥圩镇有黎湛铁路过境,境内长6千米。324国道(二级路)过境,境内长10千米。
历史文化
桥圩镇建于明朝,最初在猪奀江都灵桥附近形成集圩,故名桥圩。
荣誉称号
2018年,桥圩镇上榜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”。
2021年11月,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人民政府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、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授予“2016—2020年广西法治建设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2021年11月,桥圩镇入选2019—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乡镇(街道)推荐名单公示。